您的位置:首页> 新闻资讯>慈善新闻 >公开募捐活动网上备案,慈善信息将实现全国“一网可查”
公开募捐活动网上备案,慈善信息将实现全国“一网可查”
更新时间:2019-08-19 来源:本站 浏览量:321


2018年,网民点击、关注和

参与慈善超过84.6亿人次
一些基金会的网络募捐
已占捐赠总收入的80%以上
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网络慈善的引领者


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慈善募捐
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
在慈善组织认定登记、
公开募捐管理、
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等方面
出台了14项配套政策措施


具体都有哪些?
跟乐乐一起来看




近日,民政部举行2019年度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介绍,2018年,网民点击、关注和参与慈善超过84.6亿人次。“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网络慈善的引领者。”


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一级巡视员李波表示,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慈善募捐,民政部指导慈善组织将开展的所有公开募捐活动都通过“慈善中国”进行网上备案;同时,优化办事服务流程,推动实现慈善信息全国“一网可查”。



现状:去年超过84.6亿人次
“关注”网络慈善


2018年,网民点击、关注和参与慈善超过84.6亿人次,一些基金会的网络募捐已经占到捐赠总收入的80%以上,其中,2018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组织开展的“99公益日”活动,总共募款14.14亿元,支持了5498个公益慈善项目。“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网络慈善的引领者。”孟志强表示。


作为我国慈善领域的首部基础性、综合性法律,《慈善法》实施已近3年。孟志强介绍,信息公开方面,已建立慈善组织年度工作报告制度,将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年度工作情况主动向社会公布。


网络募捐加强信息公开也得到进一步加强。民政部组织建设了全国慈善信息统一平台“慈善中国”,通过网络对慈善组织开展的公开募捐活动进行备案;同时指定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,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的网络募捐行为。


相关配套措施方面,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在慈善组织认定登记、公开募捐管理、慈善信托管理、慈善活动支出、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等方面出台了14项配套政策措施。同时,与40个部门联合签署了慈善捐赠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。




监管:推动实现慈善信息
“一网可查”


李波强调,互联网慈善作为新生事物,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。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慈善,民政部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,逐步建立健全规范和引导互联网慈善特别是网络募捐的制度和机制,为互联网慈善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

一是加强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备案管理服务。按照《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》的规定,民政部指导慈善组织将开展的所有公开募捐活动都通过“慈善中国”进行网上备案,简化了工作流程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

二是加强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监管。按照《慈善法》规定,民政部先后公开遴选了两批共20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,为所有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提供服务。为加强对平台的事中事后监管,按照平台基本管理行业标准,民政部进行不定期巡检,并在年中、年末开展考核。

三是为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创造有利条件。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成立后,对“慈善中国”全国慈善信息平台进行了迭代升级,开发了移动端页面,优化办事服务流程,推动实现慈善信息全国“一网可查”。


四是加强慈善领域捐赠信用管理。通过慈善领域数据信息的归集、交换、共享,实施大数据治理。依据《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》,对违法违规慈善组织实行“黑名单”管理。同时开展了慈善捐助失信问题专项治理。



延展:互联网平台应加强行业自律


2016年8月31日,民政部发布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公告。目前,民政部共指定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20家。


从“罗尔事件”到“德云社演员众筹”,近年来民众通过互联网进行个人筹款,从而引发的争议事件频发。此前记者从民政部获得回应称,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,不在民政部法定监管职责范围内,但由于影响到慈善领域秩序规范,下一步,民政部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,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,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。


2017年7月,民政部公布了两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行业标准,明确指出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困难,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,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,并加强审查甄别、设置救助上限、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,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。


2018年10月,爱心筹、轻松筹、水滴筹3家平台联合签署发布“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及自律公约”,提出将健全事前审查、提款公示、在线举报等功能,建立求助人“黑名单”,强化信用约束,提升公开透明,欢迎社会监督。


互联网慈善平台一方面是申请流程上的完善,让参与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,比如增加声明签字、责任自担、权利知情等签署环节,给参与者以心理压力;另一方面,健全信息公开的发现机制。此外,应当建立相关应急预案,一旦涉及违法问题即对责任人进行追究。


公众号
微博
电话
0757-83035554
TOP